第一特征
苎麻是一种灌木,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,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纤维制品,原产于西南地区,在我国有4700多年的栽种史,在江苏、贵州、广西、河南、陕西等地都有种植。茎秆上有大量的短糙毛,叶片互生,呈长卵形,长6-15 cm,宽4-11 cm,叶面柔毛稀疏,长至0.5-1.5 m。花瓣每年8-10月开花,果实直径0.6 mm,果皮光滑,别看它长得不算什么,但在古代很值钱,18世纪就出口到欧洲,出口量达90%,所以也叫中国草。
在200-1700米的高度上,苎麻是很常见的,它常存在于山谷边,草坡上,也生长在平原,丘陵,缓坡上,沙土或粘壤中,长势最好,但水分不能过多,否则容易烂根。苎麻宿根可生长10-30年左右,头麻可生长3个月,二麻2个月,三麻80天。结果表明,25-30℃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,8-9小时日照开花较多,茎秆生长适宜温度15-32℃,地下根茎耐寒性较好。年雨量大于1300 m,pH值6-7时,长势较好,产量较高。
2.价值
其价值较高,比如说苎麻的根系较发达,可以用于生态保育工作,在那些坡地种植,其根粗如萝卜,且能扎根50 cm以上,固土力强,而其茎高,枝叶茂盛,还可以很好地分蘖,生长期密集,可以很好地保育土壤。每年可生长三季,产量也很高,而且苎麻可持续生长30年左右,经济价值很持久,一年进入盛产期。自然地,苎麻也可用于工业纺织领域,其纤维成分高,茎皮细长,洁白而有光泽,有弹性,可以用来生产夏布、电线外皮、渔网、人造棉等,还可以与棉花、羊毛混纺,还可以加工成高档纸、麻袋、地毯等。
由于其性能好、外观洁白、透气性也很大、传热较快,所以苎麻制的衣服穿起来很凉爽,深受喜爱。同时还能很好的抗菌、防虫,与棉布相比比较轻,所以一直以来苎麻都是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。但是要用苎麻做布,程序比较复杂,不能用机器量产,所以价格比较高,这也让其慢慢地退出了大众舞台。苎麻也可作野菜,尤其是嫩叶摘下,与糯米、粳米拌在一起捣烂,然后加工成饭团,蒸后油炸,吃起来别具一格,还有些人用它做火锅,吃起来别具一格。
而且苎麻叶还可用作饲料,其蛋白质成分高,用于养猪、养羊等都很好,还可用于酿酒熬糖等,可以说其价值很高。而且其药理作用也很大,尤其是苎麻根。然而,随着工业化生产,苎麻已被人遗忘,虽然有手工制品,但价格不菲,因而也被人遗忘,成为名不见经传的“野草”。